中新社宜昌4月17日電 (記者 郭曉瑩)17日,位於湖北省宜昌市的三峽集團中華鱘研究所實驗室內,十多條體長約20公分的中華鱘在魚缸中游弋。這是中國首批人工誘導雌核發育的中華鱘魚苗,已經有4個月大了。
  為了應對極端情況下僅存留單個性別個體的繁衍問題,中華鱘研究所進行了單性生殖技術研究,該技術是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激活中華鱘卵子發育成正常個體的技術,是為應對中華鱘在極度瀕危情況下繁殖所做的一項技術準備。
  中華鱘研究所高級工程師杜合軍介紹,用於該項研究的魚卵取樣於2013年全人工繁殖的中華鱘魚卵,研究人員利用滅活的中華鱘精子激活卵子,促使卵子發育成個體。在整個過程中,精子只作為“激活源”,入卵後不形成雄核,子代的遺傳物質全部來自卵子,故稱為雌核發育。首批雌核發育魚苗於2013年12月繁殖成功,共成活10多條。
  “魚類的雌核發育技術主要應用於生產領域,我們研究的目的是探索中華鱘在極度瀕危情況下的保護技術。”杜合軍說,換句話說,假設世界上僅剩一條中華鱘時,人類只能尋求外援的刺激,如滅活精子、電刺激、化學刺激等手段激活卵子發育,保護這種物種。杜合軍坦言,對於中華鱘而言,最理想的繁殖方式是兩性繁殖,“我們希望,這(單性繁殖)僅僅只是一項研究,一個技術準備。”
  中華鱘是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動物之一,距今已有一億四千萬年的歷史,被譽為“水中大熊貓”和“活化石”。由於水土流失、水污染、航運業的威脅和漁業捕撈嚴重過度、洄游路線阻斷等原因,中華鱘數量急劇減少,瀕臨滅絕。(完)  (原標題:中國實現中華鱘單性繁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cv18cvdth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